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本经》上品)

【释名】公乳(《别录》)、虚中(《吴普》)、芦石《别录》)、鹅管石(《纲目》)、夏石(《别录》)、黄石砂(《药性》)。

时珍曰∶石之津气,钟聚成乳,滴溜成石,故名石钟乳。芦与鹅管,象其空中之状也。

【集解】《别录》曰∶石钟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采无时。

普曰∶生泰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所成,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

弘景曰∶第一出始兴,而江陵及东境名山石洞亦皆有。惟通中轻薄如鹅翎管,碎之如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为善。长挺乃有一、二尺者,色黄,以苦酒洗刷则白。《仙经》少用,而俗方所重。

恭曰∶第一始兴,其次广、连、澧、朗、郴等州者,虽浓而光润,可受,饵之并佳。今峡州、青溪、房州三洞出者,亚于始兴。自余非其土地,不可轻服。多发淋渴。止可捣筛,白练裹之,合诸药草浸酒服之。陶云有一、二尺者,谬说也。

思邈曰∶乳石必须土地清白光润,罗纹、鸟翮、蝉翼一切皆成,白者可用。其非土地者,慎勿服之,杀人甚于鸩毒。

志曰∶别本注云∶凡乳生于深洞幽穴,皆龙蛇潜伏,或龙蛇毒瓦斯,或洞口阴阳不均,或通风气,雁齿涩,或黄或赤,乳无润泽,或煎炼火色不调,一煎以后不易水,则生火毒,服即令人发淋。又乳有三种∶石乳者,其山洞纯石,以石津相滋,阴阳交备,蝉翼纹成,其性温;竹乳者,其山洞遍生小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状,其性平;茅山之乳者,其山有土石相杂,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为乳,乳色稍黑而滑润,其性微寒。一种之中,有上、中、下色,皆以光泽为好。余处亦有,不可轻信。

炳曰∶如蝉翅者上,爪甲者次,鹅管者下。明白而薄者,可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