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难题,保持平常心与学习心态」
在过往的技术面试中,很多同学担心自己被问到过去没学过的内容,不知如何应对。
其实大家不必过于紧张,可以给自己一点思考和确认问题的时间。面试官一般不会问学生特别超纲的问题,大家结合自己日常的经历去思考,表达有逻辑有思考就可以。
在实际工作中也一样,我们会遇到很多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是有良好的心态,把新问题跟之前所学做结合,才会有突破的可能。
但即便想不到,也没关系,因为你不需要在面试过程中懂得所有东西,换个话题聊可能也不错。
另外,如果想准备得更充分,可以在简历上多花一些功夫。例如今天的张同学,简历准备得就挺用心。他除说明项目之外,还把项目过程中用到的相关知识放在“专业技能”的这一项;这样,面试官就能更好地了解张同学在做的事,哪怕面试官专业细分与张同学不同,也能快速找到契合点。
「个人成长的关键:自驱力」
回到这场微信技术面试的考察点,一般我们分为几个部分:
1
笔试
这部分直接考察的是数据结构、算法等后台开发的专业能力,了解大家的结构化思维。
2
项目或实习经历
这部分我们关心候选人面对新问题的能力,能不能有足够好的韧性和心态去解决。
在微信,我们非常关注大家专业能力以外的一些软性素质,我个人最喜欢的特质是“自驱力”。
让我印象最深的同学,起点反而没那么重要。因为大家能够进入面试,差不多都在一定的水准。随着工作真正的展开,大家拉开差距的原因,我认为就是自驱力。
我过往面试过一些同学,他们会做日常的技术总结,然后分享在公众号、各种技术博客上面,而且这些总结是非常连续的,每周一篇,有人甚至坚持了两年。
我面试看到这个结果时特别震撼,我相信当他遇到一个不会的问题时,只要保持这种热爱和学习能力,他未来会非常厉害,我也非常喜欢跟这种类型的同事合作。
2
「问题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刚才产品岗位的面试中,我们可能抛出了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比如:你觉得你喜欢的产品有什么缺点?或者说你觉得为什么需要一个产品经理?
关于这些问题的出发点,我想大家可以这样理解:问题只是一个手段,目的还是大家共同去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展示出来你的东西。
由于每个人经历和思考不一样,表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像刚才面试的同学,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就有种感染力。
也有同学担心自己在某个问题卡壳,但我想明确的一点是:我觉得问题不一定有答案。
比如你无法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从来没想过,你就说没想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它不是一个你擅长回答的问题,可以和面试官坦诚沟通,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持续迭代你对热爱的认知」
如果遇到了一个适合发挥的问题,我们也期待产品同学能展现出一些特质,我个人比较关注的点是:一是热爱,如果你对你做的这个事情没有热爱的话,是难以深入和持续的。
除了热爱之外,要相信你热爱的东西。不是说傻傻地去相信它,认为它一定OK;而是要不断去迭代你对热爱的事物的认知,这个过程里就会体现到聪明度了。
聪明度不是智商或者成绩,而是运用你的能力去校准和解决问题。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当大家都不看好你热爱的东西的时候,你还能基于自己的思考判断持续热爱它、校准它,你才有可能能坚持到最后。
3
「思考能力比经验更重要」
今天面试的产品同学,过往并没有企业的实习经验,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沟通。
很多同学担心自己没有实习经验,但大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团队当中,已经有很多具备工作经验的同学,为什么我们还要招毕业生?
毕业生和社招同学相比,优势肯定不在于行业经验或职业成熟度,那优势是什么?其实我们最珍视的就是大家在没有任何经验、任何条条框框的情况下,独立、纯粹的思考方式,这些是可以为现有团队注入更多可能性和视角。
因此,面试时我们会更关注面试者有没有思考能力。
比如刚刚我们面试的同学,虽然没在大公司或互联网行业里实习过,但是他自己有一些学校的项目经验。
我针对项目经验问的一些问题,其实都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回到他们当时做事情的场景去追问为什么,而这些追问正是在确认同学们在具体做事情前思考过没有,思考过程中是否经历了不停地思辨和推倒重来,最终找到一个自洽、聚焦的问题。当确认完这个过程后,接下来我们再去聊解决方案。
「产品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收到过一些同学的疑问:没有产品经验,到底能不能做互联网产品经理?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一场面试其实就是大家一起上了一列火车,如果你曾经有互联网大厂的实习经历,那你坐的就是软座;如果你没有大厂实习经历,只做过一些比赛项目的话,也许你坐的就是一个硬座;那还有一些同学,可能就是无座,因为什么实习经历都没有。
但我们坐火车,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坐过来的,而是到站之后要去做什么、能去做什么。大家应该是以终为始去思考这个事情。
面试不是想看有没有实习经历,我是想看到在一段经历中你是怎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以及采取了什么行动。
回到微信的面试场景,有些同学自我介绍时如果说到自己的爱好,我其实很喜欢追问下。例如刘同学喜欢跑步,我就会问得特别细。
这是为什么呢?产品经理会有自己的爱好,产品经理也会拿产品经理的方法来解决和处理他的爱好:也许跑完第一天之后你会全身肌肉酸痛,跑一周之后可能会膝盖痛,当你遇到这些问题时,下一步你做了什么思考和准备?
候选人可以没做过任何一个具体的互联网项目,但是我觉得,如果跑步是他的爱好,他同样也应该用这种“遇到问题、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方法去探索自己的解决方案;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再自我推翻、自我思辨;然后再重新聚焦问题、输出解决方案……我理解这与做一个产品是类似的过程。
这个过程,候选人能有效地讲出来,就说明当时不仅动过脑子了,还有了逻辑化 2的沉淀、结构化的思考,这其实就是一个产品经理的潜力。
「不要因为经验把自己拦之门外」
应聘产品岗位,有的同学只写了学校、大学学生社团等经历,可能跟互联网求职方向没有强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学会把没有获得 offer 归因于没有实习经验,其实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没有实习经历,那你是否能说清楚凭什么能够应聘到这个岗位?
我可以提供一个正面案例,我之前面试过一个同学,这个同学有一年工作经验,但完全没有产品经历,而是前端开发,但他非常想当产品经理。他是怎么说服我的呢?
他从入职第一天开始,每天到AppStore去下载应用、体验应用,他自己做了150个应用的分析和用户体验报告。
当他发现自己没有产品实习经历时,没有只停留在“我没有实习经历”这个借口,而是开始行动了,他就开始想能做什么跟产品相关的东西,并且找到了切入点。
在自己使用的海量App中,每天去体验一个,然后写下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好的体验,或者为什么它比竞品做得好。他给我呈现完这个之后,我就觉得他说服我了。
所以你说,这个同学我怎么能不要呢?虽然他的经历是白纸一张,他真正感动我的事情不是这150个应用分析,而是让我看到了他面对真实的问题之后敢于迈出第一步,并且持续地用这个方法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向目标靠近。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状态,我们在真实的产品工作当中也是这样子。
有些同学觉得面试很难,但其实它也可以非常简单,这就在于你怎么看它,如果你只把它当成一个面试,那你就要想“我的技巧是什么”、“我的经验是什么”、“我怎么做自我介绍”.
过于包装,其实这都没有用。反倒是应该思考:产品经理到底要求怎样的能力,并据此把自己的经历组织起来。
你没有公司的经历没关系、没有项目经历没关系、没有社团经历没关系,那你学校的成绩为什么这么好?你是怎么学习的?如果能有反思、能总结出来,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棒的输出。
对于面试官来说,当我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的时候,我们有非常多方法跟候选人交流,所以大家不要因为自己没有相关的经验和经历,就把自己拦在门外。
总结一下,无论是在公司里的实习,还是项目中的实习,甚至是你没有这些经历,都无所谓。你总有一些生活中具体的体验或是问题。大家都可以参考以上思路,重新思考下自己的经历,自然呈现。
点击名字跳转原文
陈新滋|陈俊龙|徐 新|梁凤莲|邓兆萍
修斌|蒋 华|王文剑|王 玥|吕 皓
刘建平|孙明展|余 澜|陈学斌|柳明海
黄俊钧|温文坤|萧鸣政|姜 帆|梁迪宇
温 立|夏恩阳|陈立勋|张志乾|彭柏儒
林子森|蔡展鹏|周建英|林 枫|张 聪
徐晨华|陈 强|李琴娅|乔世吉|阎 冰
刘志强|秦 鹏|杜 威|曾万贵|黄路川
戴振军|童泽恒|洪木新|冯翰新|杨启柱
王 旭|张 崟|晏艺铭|郭怡适|张 胜
林泰来|冯永强|李亚平| 曲 晶|陈 乔
唐志茹|刘书麟|丁永兵| 王 琳|李牧青
陆锦明| 陈康壮| 范志鸿|林子森|赵文俊
徐俊峰| 曾鹏云|梁炎| 程大龙| 廖红虹
魏韬|张宇|伍洁仪|曾昭鸿| 陈一民
谢东笑|薛锐明|赵艺明|王国章|白天翔
汤 庸| 李远清| 庞来兴|沈宜标|谭国辉
李文平| 卢镜泉|
南都·琶洲π出品
来源:腾讯微信招聘
编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