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法院12月10日禁止小米在该国出售手机
* 小米是印度增长最快的手机厂商
*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专利权问题
* 小米表示2016年前将提交8,000份专利申请
北京12月14日 - 印度法院要求中国手机厂商小米科技 (XTC.UL) 暂停在印度境内销售其产品,不仅令小米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智能手机市场迅速扩张的计划搁浅,还有可能标志着一系列专利战的开始。
小米7月刚开始在印度发售手机产品,就迅速成为该国销量成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品牌。借助饥饿营销的手法,小米的销量甚至超过了谷歌 (GOOGL.O) Android One低端机型。 Hugo Barra曾在11月向路透表示过印度对小米品牌的接受速度之快。Hugo Barra是谷歌前高管,目前领导小米的国际业务。
"(小米手机的受欢迎程度)远超我们的预期,小米非常受用户的欢迎,"他说。
周三小米遭遇法院销售禁令,此前电信设备生产商爱立信 (ERICb.ST) 对小米提出侵犯专利权指控。这一禁售令至少将持续到2月5日,届时德里法院将就这一侵权案再次进行听证。
不过对这家年轻的公司来说,知识产权(IP)之争还远未结束。
据接近小米的消息人士称,公司管理层过去几年曾私下承认,专利问题是公司的弱点。消息人士表示,由於在西方市场面临着更高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小米也相应地制定了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扩张的策略。
小米在声明中称,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要建立专利组合并不容易,不过公司力争要在2016年之前提交8,000项专利申请。
在中国市场,小米也与其他中国公司发生了专利权纠纷,大部分围绕其流媒体电视服务。
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领先者,并将继续增长,但业内分析师预期小米在国内市场将面临更大压力,尤其是两大手机市场竞争对手--华为和中兴都是中国持有电信专利技术最多的公司。
在解除之前,禁令将对小米的增长前景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印度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市场潜力巨大。据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增长82%,而中国则只录得10.8%的温和增幅。
(来源:路透新闻)
【评析】
张逢新:正如笔者之前所预料,小米一旦熬成"大米"之后由于自身专利"短板",难免会遭遇专利战狙击,只是没有想到"事情"竟来得这么快: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既有华为、中兴的律师函警告传闻,又有来自格力、联想高管的口诛笔伐,再加上此次爱立信的直接专利侵权指控,一时间对小米的专利围剿似乎箭在弦上,一发而不可收拾。
尽管小米早有自知之明,选择了在知识产品保护相对薄弱的印度和东南亚扩张自身市场,然而没想到还是遭遇了爱立信的狙击,而一旦此次印度市场出师不利,恐怕接下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市场将面临同样境地,不知道小米是否已做好了"接招"的准备,这着实令人为其"捏把汗"。
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专利积累对于一个科技企业是何等关键、生死攸关,建议小米相关决策者莫让表面的光鲜亮丽冲昏头脑,与其高调疾速的海外扩张,不如静下来抓紧修炼好自身"内功",成就"伟大"企业没有捷径、无法一蹴而就。
刘晓鹏:小米在印度被禁售新闻如行业炸弹一下在各大平台炸锅,其已经在各新闻媒体和朋友圈中被多次讨论和分析,其中,大众嘻哈观战的热闹褪后,其应该是对小米背后知识产权的无尽反思,并且其中的痛可能只有互联网传奇人物雷军所知悉。
然而,无论如何,小米的专利短板却早已在行业中不是一个新闻,其中各大知识产权信息机构早已将小米与苹果、诺基亚和华为等行业竞争者进行过分析。虽然小米在营销和互联网宣传获得了很多掌声,但是现在,是小米不得不面对其知识产权问题的时刻了。
显然,在小米自身没有核心专利武装的情况下,通过交叉许可等方式显然已经无力快速达到定纷止争的目的,但是,小米所面对的何尝不是任何一个成长型企业均要面对的历程。随着第四次专利法修改中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的启动,无论是现在在国内成长的企业,还是即将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其知识产权的储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